二、项目方案:
指导教师主持的科研课题:
1.文化消费增长与文化产业发展联动研究(项目号12BJL037),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已结题。
2.稳妥推进城镇化与促进消费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和长期政策研究(项目号13ZDB20),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已结题。
3.湖南文化消费提升居民幸福感研究(项目号XSP20YBZ167),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在研。
三、学校提供条件:
指导教师主要从事文化经济、消费经济的科学研究,对文化经济、文化旅游有一定的研究积累,能够指导课题组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理论研究。指导教师对课题选择的案例有相应的前期考察,能够指导课题组对案例的深入调研和分析。
四、预期成果:
1.从理论上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的机制,阐释清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2.通过调研分析六个典型案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业融合动机、融合过程和融合特色,进而阐释它们的融合模式。
3.提出值得推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模式。
五、经费预算:
项目研究内容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
1.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的融合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和事务,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是吸引人们去旅游的重要旅游吸引物,两者的融合具有必然性。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总是很自然地就成了旅游客体和旅游景点,两者要有一个融合过程。这就需要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是如何融合的,两者的融合机制是什么。只有厘清了两者的融合机制,才能探讨两者的融合模式。以旅游为目的进行文化创意和文化生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机制的关键内容。
2.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的融合已经是我国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选择,全国各地有了丰富的融合实践。将阐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状况和融合成效,分析相应融合模式的优点和缺点,为对典型融合案例的调研提供基础。
3.长株潭六个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业融合案例
就湖南省范围而言,长株潭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标志性的成效和典型性的特色,因此选择了该地区六个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业融合案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模式的探究。六个案例是:中国(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长沙雨花非遗馆、橘子洲景区长沙非遗馆、湘潭宇昌工艺伞业、炎帝陵风景名胜区以及长沙铜官窑景区。
围绕“如何创新非遗和旅游融合的顶层设计和环境机制”、“如何创造非遗和旅游融合的规模效益和品牌产品”、“如何构建非遗和旅游融合的产业体系”和“如何提升非遗和旅游融合的质量效益”四个方面对这六个案例进行深入调研,探析六个案例融合的特点、成效与启示,以求总结出具有推广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业深度融合模式。
(1)中国(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以非遗建园,发展研学旅游为主要特色
中国(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以湖湘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元素为背景,整合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通过传承人现场展示、制作、表演、互动体验,传承古人智慧,诠释湖湘文化,追溯伟人足迹。它是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拓展营地、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湖南省十大研学旅行目的地、湖南省文艺创作基地、湘潭市文艺惠民服务基地、湘潭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
(2)天下非遗聚雨花:“非遗+”活态传承模式
长沙雨花非遗馆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该馆首创中国“非遗+”活态传承发展模式,将非遗及其衍生品与现代生活和市场接轨,使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成为市民游客朋友“家门口的诗和远方”。非遗馆打造了“赏非遗、学非遗、玩非遗、购非遗、吃非遗”的产业链,大力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产经济附加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长沙非遗馆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内 “闪亮登场”
长沙非遗馆位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橘子洲景区内,是一个集赏、玩、学、品于一体的活态非遗展示馆。该展示馆围绕“家”的主题,秉持非遗即生活的策展理念,将展厅分为家堂、家艺、家味、家节、家人六大部分,收藏各类非遗展品千余件;展示馆采用多媒体互动、幻影成像等手段,融入寓教于乐的非遗知识竞答和猜谜游戏。由此成为景区的一个重要景点。
(4)石鼓油纸(布)伞撑开了一个伞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的乡村模式
湘潭宇昌工艺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汉宇出生于制伞世家,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石鼓油纸(布)伞制作技艺的唯一传承人,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入选人员名单”。周汉宇以“精工良品”为境界追求,努力传承江南纸伞古法制作精髓,不断地改进工艺方法、融入现代元素,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他建造了油纸伞展示综合馆,积极参加国家、湖南省和湘潭市开展的亚洲文化旅游展以及“非遗进校园、社区、军营、景区”活动,反响热烈,社会效益明显。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油纸伞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乡镇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民就业,培训、扶持了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5)“神州第一陵”——炎帝陵: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文旅融合模式
炎帝陵景区于2020年1月7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湖南第九大5A景区。
炎帝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寝陵圣地,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区拥有先天的丰富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炎帝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交相辉映,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提供有非遗节目客家山歌、炎帝陵祭典、苏区歌谣等多个非遗特色项目的现场展演。整个景区洣水环流,古树参天,景色秀丽。庄严肃穆的炎帝陵宫殿、古香古色的建筑群与秀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6)长沙铜官窑景区:“一镇阅千年,梦回到盛唐”
长沙铜官窑景区特色在于主要采取主题开发的模式,这种开发模式主要以某一种或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围绕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项目策划、产品规划、游线设计等,为游客提供非遗主题体验的旅游开发活动。铜官窑景区的发展主要依托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充分发掘陶瓷文化,形成了以铜官老街、长沙窑国家遗址公园、谭家坡遗址博物馆为载体,以观光游览、陶瓷技艺体验相结合的旅游发展模式。
4. 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对策
基于文化和旅游融合机制的理论研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实践分析以及对六个典型案例的研究,总结出具有推广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业深度融合模式,提出促进我国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具体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