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优秀成果展示
新媒体环境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桂林渔鼓文化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1
项目名称 新媒体环境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桂林渔鼓文化传承与发展
项目类型 创新训练项目
学科类别 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项目编号 202110603003
立项年份 2021
联系QQ号 2521434680
项目组成员 姓 名 年 级 专 业 是否主持人
陆婵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第一主持人
高嘉璐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
黄露丝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
黄敏慧2018级思想政治发展
韦欣慧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教师 姓 名 职 称 研究方向
石丽琴 副教授 科学哲学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学术成果

1)根据文献资料和调研成果,已形成研究性论文,论文名称是《新媒体环境下桂林渔鼓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研究》,发表在《空中美语》杂志。

2)研究性论文发表在由“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的《空中美语》杂志,成功为利用新媒体传承发展桂林渔鼓文化这一研究领域增添一抹亮色。

无附件上传

项目简介

渔鼓是广西桂林一种古老传统的民族乐器,是渔鼓中影响较大的一个分支,具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桂林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间风俗文化。但是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审美发生改变,尽管在国家对渔鼓文化十分重视,给予桂林渔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认可,但桂林渔鼓文化仍在新媒体这个环境中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因此我们要利用好新媒体手段使接轨,培养更多渔鼓传承人,让桂林渔鼓文化发扬其独特风格,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中大放异彩,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传承桂林渔鼓的重视。本项目基于此为选题展开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渔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研究。

项目特色与创新

1)视角新颖。

利用新媒体对桂林渔鼓文化进行传播与发展,并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为基点进行宣传。以此作为研究的视角十分新颖。

2)挖掘内涵,精准传承。

以桂林渔鼓文化在当今仍具传承与发展价值为起点,探索桂林渔鼓文化的精髓。从传播者和传播过程以及接收者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由个别到一般,由桂林到广西,由广西到全国,分析桂林渔鼓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承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运用新媒体精准传承与发展,并对宣传工作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具有独创性。

3)以媒为渠,用媒促融。

本项目的研究方向极具创新性。以新媒体这一新兴技术为传播渠道,致力于将新媒体与传承国家级非遗项目融合发展,达成共赢。

项目成果

1)根据文献资料和调研成果,已形成研究性论文,论文名称是《新媒体环境下桂林渔鼓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研究》,发表在《空中美语》杂志。

2)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建立的名为渔鼓叙情官方微博宣传号已获千人关注,微博阅读量上万,成为微博认证用户,通过新媒体平台不断推送桂林渔鼓表演图片和视频。

3)研究性论文发表在由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的《空中美语》杂志,成功为利用新媒体传承发展桂林渔鼓文化这一研究领域增添一抹亮色。

研究心得

20215月到20225月,转眼间,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桂林渔鼓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研究已经历时一年。回想起参加研究项目的过程,从开始的课题思考到撰写立项申请书申请立项,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确定研究目的和寻找创新点,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步骤。在这期间我们遇到了很多难题,也收获很多感动与成就感。

自该项目被确定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以来,课题小组全体成员和老师都对项目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引领下,端正研究态度, 积极调整与完善研究计划,并且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热情,师生之间保持了良好的沟通机制,经常就相关问题进行广深入的探讨。一步步走来,这其中的辛苦和考验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其中的意义,其中的经验和成长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分享和拥有。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一次让我们得到锻炼和成长的经历。

从项目申报、项目立项开始,一路走来,终于走到了项目最终结题的阶段,回顾这一年时间来的收获与努力,现将开展本次项目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很急于求成,凭着自己的想像闷着头在宿舍看文献,分析整理资料,各干各的,结果前两个星期一事无成。后来我们听了老师的建议,不要着急,一点点一步一步地来,先查阅文献资料,弄明白其中原理,勤于思考,在文献资料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得到启发,然后再运用到自己研究的项目中,学会借鉴。

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明白了,创新创业训练强调的是可操作性与实践性。一年以来,从课题选定,从项目立项,到项目计划讨论、项目整体方向讨论、实地考察安排,再到最后的研究性论文撰写和成果汇总。无一不是在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我们也学到了坚持不懈、善于思考、积极总结的可贵精神。

在这一年,令全体项目组成员印象深刻的事莫过于前往桂林两江四湖景区天天唱桂林渔鼓传承基地实地考察。初到桂林,人生地不熟的我们兵分两路,一路前往桂林市群众艺术馆,一路前往桂林晚报曾报道过的渔鼓表演所在地——雁山区禄坊村。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在禄坊村找到了桂林渔鼓的自治区级传承人彭承红的学生李女士,并在第二天顺利见到了彭承红老师。桂林一行,我们收获了大量珍贵的研究资料,对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桂林渔鼓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在思考,作为大学生,我们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做些什么,于是在整理调查问卷数据,实地考察的访谈记录,运营官方微博宣传号的这一年来的经验总结,我们撰写并发表了名为《新媒体环境下桂林渔鼓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研究》的研究性论文,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领域添砖加瓦。

总之,在该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很感谢这个项目给我们提供锻炼与成长的机会,我们会努力奋斗提高自己,早日成为一个具有创新、创业型的人才。

无附件上传